风云莫测 第三十六章 生命方舟【本卷终章】-《圣骸之墟》


    第(2/3)页

    费恩教授的一生实在是过于平淡,同大部分人一样,他很少提起过去的经历,尽管早年的生活充满了不幸,可他认为那不过是漫长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小小的挫折,不值得谈论。

    脑回路扫描仅仅用了不到四十个小时便全部完成,这个时间竟然比前面四十一个实验对象的平均扫描时间还要少六个小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生命的波澜中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助。

    神经回路的重建工作相比之下就稍显复杂,不过,总体来说也相当顺利。

    载体的年龄比费恩年轻了二十岁,可谓正当壮年,尤其是大脑神经元的数量,二者相差居然不超过一个数量级,这意味着他们差不多完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复制,或者说是克隆。因此当刺激信号全部输入完毕之后,不到十分钟,那些检测生命体征的仪器便同时发出了“哔哔”的声音。这简直是宇宙中最美妙的声响。

    此刻还不是庆祝的时候,在场的人个个面色凝重,他们知道离成功还差一步。

    当费恩教授刚刚可以下床走动时,他就被送到了一个全封闭的训练中心。从外面看这是一座弧形的建筑,像一个边缘破碎的蛋壳扣在地上,直径大约三十米,里面的空间分成了很多层,每一层在水平方向上十分宽敞,一条垂直的圆形通道一眼望不到尽头。

    从圆形通道乘坐电梯来到第九层,穿过一条昏暗的走廊,光线突然变亮,一间堆满各种运动器材的屋子映入眼帘,屋顶中央的吊灯格外耀眼。两个穿着白色套装的男人正在专心地打乒乓球,他们的动作显得非常的笨拙夸张,握拍的姿势也很滑稽。尽管如此,他们却玩得十分投入,不停地捡起地上的小球,然后再次将其拍落到对面的地上。如果再靠近他们一点,则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衣服的左臂上有一个小小的黄色圆形卡片,上面分别印着数字6和13。

    费恩的第一项训练是一个电子迷宫游戏,规则很简单,在一分钟之内将迷宫内的小白鼠移动到出口位置,每成功一次,迷宫内的布局就会变化一次,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一开始费恩教授完全不明白这个游戏的目的,他紧紧的握着操作手柄,推来推去,小白鼠在迷宫里胡冲乱撞。

    经过十多次的失败,教授开始显示出过人的天赋,小白鼠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走出了迷宫。随着游戏难度不断增加,他玩的越来越好,不论是多么复杂的路线,他都只需要几遍就可以轻松地走出。

    在短短的几天内,费恩教授玩遍了所有的游戏,只是有一点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他总是用左手操控游戏手柄的方向键。要知道,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器械一样,这是一款为右撇子设计的游戏手柄,尽管使用起来有些别扭,费恩教授却很快就习惯了这种用法。

    “老天爷啊,他是一个左撇子!”一名工作人员觉得这个发现非常重要,他急忙调阅了费恩教授当年签署合约时的监控视频。结果再次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没错,教授签字时用的确实是左手。

    谁也没有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费恩教授年迈的意识居然已经熟悉了这具年轻的身体。

    为了进一步验证教授的记忆恢复程度,工作人员特意拿来一本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

    这是一本经过特殊处理的书籍,当有人来阅读它的时候,它也会阅读对方。阅读者在每一个字词上的停留时间,心理变化,大脑对应区域的刺激强度等均会自动的记录下来。他们坚信,人类进化到今天,只有数据才值得信赖,才是真正的信仰。

    这本书费恩教授读的极其吃力,他几乎是一字一句的反复咀嚼,尤其是书中的第六部分——“论人的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如果此人拥有了费恩教授地记忆,他一定会在此处显示出一些特别的情感,因为,当年他正是凭借两篇关于笛卡尔二元论思想的论文才奠定了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声望。

    说到这两篇论文,我们不能不提另外一件事——在费恩教授三十岁生日的那天,为了庆祝论文的发表,联邦大学哲学系的师生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教授正当春风得意,不免多喝了几杯。宴会进行到尾声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女士又敬了教授一杯。

    “费恩教授,就您个人而言,您认为灵魂与肉体哪个才是本质?”

    教授放下手中的酒杯,看着这位陌生的女士,他不认识此人,联邦大学没有这样一位教师,当然她看起来也不像是学生。

    “我想……”他停了片刻,调整了一下衬衣的领结,“如果肉体不能让灵魂得到欢娱,那么显然心灵的东西占了上风……我的意思是,就拿您来说吧,您漂亮的外表决定了有人是否会进一步关心您的内在心灵。”

    说完这句话,费恩教授也觉得很不自在,这也许是酒精在作怪?教授难为情的想,他绝不是那种见到漂亮女人就言不由衷的人。

    “没有一个外科医生声称在人体里发现了灵魂这种东西,一个真实的身躯才是自我。”费恩觉得有必要弥补一下刚才的过失。

    女人轻轻地抿嘴笑了笑,然后起身离开,走了一半又回过头:“您不觉得灵魂其实也挺无聊的吗,教授先生?”

    那晚回去后,费恩教授呕吐的厉害,他记不清在洗手间呆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是怎么睡着的。

    第二天中午他勉强醒来,感觉整个人都是轻飘飘的,四肢无力,口干舌燥,头也有点疼。他努力回忆昨晚发生的事……他想起了那个女人,这却使他愈发难受。

    直到晚上,他才有力气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打听那个女人的身份,她果然不是学校的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一位教师的亲戚。后来,他们又见了多次面,再后来,这个女人就成了他的妻子。

    多年以后,俩人还时不时回想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每当这时,教授总是故意扮出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并毫不忌讳的说:“亲爱的,你不知道,那天晚上我差点把灵魂都吐在马桶里。”

    数据的触手伸进了教授的心底,它体验到了强烈的震颤。

    又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天气,教授的妻子终于见到了丈夫,他们的见面被安排在一间装饰非常温馨舒适的屋里,灯光很柔和,墙上的屏幕正在播放一个关于野外生存的娱乐节目,透过“窗户”能够看到外面是一座漂亮的花园,修剪整齐的草坪上几个孩子正在玩耍。

    此时费恩教授正坐在沙发上,专心致志地阅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这是地下空间的第三层,被称为会客区,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相当专业的名字——全息影像模拟实验室。教授是第四个来到这一层的人,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十年里,仅有三个人完成了实验。

    教授放下书,看着他的妻子,眼睛里闪过一缕难以觉察的哀伤。过了片刻,女人率先开口:“嗨,费恩,你还认识我吗?”

    沉默再次降临,中央空调的丝丝声清晰可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