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刚刚提交了报告,要求医院必须花费三亿八千万,从德国采购最新款的‘达芬奇’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那才是未来!那才是对病人真正的负责!” 华天心头的火气在翻涌,但他强行将其压下,声音变得低沉而有力:“李主任,我们查过数据。贵科室的手术排期,已经到了半年之后。很多病人,在漫长的等待中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而且单次手术的费用,是国内同级别医院的三倍以上。” “我们的技术,可以将手术效率提升五倍,成本降低百分之七十。” “效率?成本?” 李刚像是听到了本世纪最好笑的笑话,发出一声嗤笑。 “我追求的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是技术的极限!不是在菜市场跟小贩讨价还价!” 他的表情变得冷酷。 “病人等不及,那是他们的命!我的手术台,只接受最完美的准备!” 这种近乎疯狂的偏执,直接导致了整个神经外科的运转效率低下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费用高昂,病人排队要等到绝望,苦不堪言。 李刚重新坐回他的宝座,那张宽大的德国老板椅上,端起了桌上的咖啡。 那是一个明确的,不容商量的送客信号。 “你们的东西,拿回去吧。我们这里用不上。” 他低下头,不再看华天一眼,自顾自地打开了他的“西门子”电脑,屏幕上亮起一份密密麻麻的德文医疗报告。 华天的团队,连同那份最高授权文件,就这样被他晾在了办公室中央。 不给任何数据接口。 不许接触任何病人。 “我的科室,不需要实习生来指手画脚。” …… 华天团队进驻的第二天,医院的“绿色通道”接收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那是一位因公受伤、为龙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功勋科学家。 这位老科学家,因脑部一颗微小肿瘤,导致了极其罕见的“三叉神经丛集性紊乱”。 这种痛苦,在医学上被描述为“活体分娩”和“自杀性疼痛”的结合体,任何止痛药都已失效。 然而,肿瘤的位置,却位于大脑最深处的“布罗卡区”(语言中枢)! 在CT影像上,那颗肿瘤,如同魔鬼的钉子,周围布满了毫米级的核心神经元和血管。 这里,被医学界称为“手术禁区”。 德国归来的李刚主任,立刻组织了全院最顶级的专家会诊。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李刚盯着那张影像图,看了足足十分钟。他额头上布满了冷汗,连他最引以为傲的、握手术刀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 最终,他摘下眼镜,用尽全身力气,给出了结论: “肿瘤位于‘禁区’核心。手术风险……100%。” “做不了。”李刚的声音沙哑而绝望,“任何设备,包括德国最新的机器人,进去,就是死。病人……只能等死。” 这个结论,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绝望。 而一直站在角落、被李刚“罚站”观摩的华天,却在此时,默默地抬起了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