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军统局戴笠和负责军情的林蔚几乎同时将江北大规模破袭的消息呈报给了蒋介石。 “委座,北线急电!139师在大别山的部队,以及其江北支队,近日对平汉、津浦、淮南三线同时发起大规模破袭,日军交通线损失惨重,多处中断!”林蔚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蒋介石正在批阅文件,闻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化为一种复杂的了然和一丝冷笑:“哦?王林倒是……不甘寂寞。他这是看我把他的主力调出霍山,心里不服气,又或者是想向世人证明,即便没有主力,他留在江北的残部依然能闹出大动静?” 戴笠补充道:“根据我们的分析,王林此举,一则是报复日军对其根据地的清剿,二则也确实能起到迟滞日军西进的作用,算是……间接执行了军委会之前给他的‘迟滞敌军’命令,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蒋介石站起身,踱步到地图前,看着标注出的破袭点,哼了一声:“他这是阳奉阴违!我让他去信阳正面御敌,他却把主力藏在山里,现在又指使留在后面的小股部队打铁路、搞破坏?真是滑头!” 然而,他的语气中并没有真正的怒意。毕竟,139师的行动客观上的确给日军造成了麻烦,拖延了日军向前线输送物资和兵力的速度,这对整个武汉会战是有利的。而且,让王林的部队和日本人继续互相消耗,正符合他“一石二鸟”的初衷。 “告诉第五战区,对139师江北部队的‘战果’,可酌情予以口头嘉奖,但务必严令其主力,必须针对日军节节抗击,不得再分心他顾!”蒋介石吩咐道,语气带着掌控者的从容,“至于日本人那边,让他们头疼去吧。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加固信阳、罗山一线的防御。” “是!”林蔚和戴笠领命而去。 无论是日军还是国民党高层,都基于自身的逻辑和情报,将这场突如其来的“惊蛰”大破袭,解读为139师为了迟滞日军武汉会战步伐而进行的战术性、报复性行动。他们看到了表面的烽烟,听到了铁轨的哀鸣,却都没有窥破那烽烟背后,真正指向合肥的致命刀锋。 而在大别山深处,王林接到各破袭部队发来的“任务完成”电文后,嘴角露出了预料之中的笑容。障眼法已成,下一步,该是利剑出鞘,直捣黄龙的时候了。 “命令各部,按计划,向合肥外围秘密集结!”王林对身边的钟光邦下达了指令,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那个被圈出的核心目标。 月色如水,洒在密林的层层叶影之间。岩洞外,王林独自站在一片隐蔽的空地上,面前是特战队队长张红土和特战队的队员。他们身着便装,背负简易行囊,腰间别着匕首、短枪和绳索,神情肃穆,目光如炬。 王林的声音低沉而清晰,仿佛怕惊动林间的夜鸟: “红土,这次任务,不记录在任何电文里。你们的存在,就是139师最后一道保险。” 张红土挺直腰板,眼神坚毅:“师长,您吩咐。” 第(2/3)页